2013年,農業(yè)部開始推動馬鈴薯主糧化,至今已3年。在多個省份和城市,土豆饅頭、土豆面包、土豆熱干面等主糧化產品已端上市民餐桌。曾經是土豆生產大省的龍江,土豆主食卻罕有上市。
龍江土豆主糧化,究竟卡在哪兒?
“土豆加工饅頭花卷,已沒技術障礙”
2015年初,國家提出土豆主糧化戰(zhàn)略,省農科院即結合本地土豆特性展開主食化研究和特色食品開發(fā)。
土豆做主糧的原料是土豆全粉——由鮮土豆脫皮、脫水加工而成,保留了土豆95%的營養(yǎng)成分。但土豆全粉與小麥面粉相比,不含面筋蛋白,做饅頭最大的問題是難以發(fā)酵。而且還有成型難、整型難、容易開裂等問題,這使得在制作土豆饅頭時,面粉成為必須加入的成分。
“我們去年用了半年時間實現配方定型,目前以土豆混合粉為原料加工饅頭、花卷!笔∞r科院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呂典秋告訴記者,現在使用特殊工藝加工的土豆全粉、面粉以3:7混配,按照指定方法,普通市民自己在家就可以蒸土豆饅頭。
與小麥饅頭相比,土豆饅頭有少量粗纖維顆粒,但并不明顯。在北京等地,消費者認為當地研發(fā)的土豆饅頭吃起來口感略干,不像小麥饅頭綿軟。省農科院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振宇告訴記者,龍江研發(fā)的土豆饅頭味道還可以,與普通饅頭相比差別不大。
而且,土豆饅頭富含膳食纖維、礦物質元素,尤其是其中的維生素C,是小麥粉所沒有的,營養(yǎng)價值要高于小麥饅頭。事實上,省農科院已經開發(fā)出用土豆混合粉制作無水蛋糕、大麻花、冰淇淋、飲料等一系列加工工藝。
位于木蘭縣的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主食加工技術研究院發(fā)言人尹紅力告訴記者,目前該院已研發(fā)掌握了制作土豆米粉、掛面、意大利面等土豆主糧化工藝。
土豆主糧化,在龍江已不存在技術問題。
土豆成玉米調減新希望?
土豆升級主糧產生的巨大原料需求空間,成為我省農業(yè)調結構的一個重要方向。
今年初,黑龍江省宣布調減玉米種植面積1000萬畝,發(fā)展大豆、馬鈴薯等適宜作物。其中,我省北部所屬“鐮刀彎”重點地區(qū)第四、第五積溫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500萬畝以上。
這一調整的背景是,2007年國家實行臨儲玉米托底政策后,龍江玉米種植面積由5800萬畝增長到1億多畝,造成玉米產量多、庫存大,價格走低倒掛。去年玉米臨儲價格首次下調,每斤降了0.11元,僅此一項全省農戶減收近140億元。
農戶種植玉米收益變得十分有限,今年春天一些農戶已開始轉向!昂芏噢r戶和合作社開始大量購買我們基地的種薯,轉種土豆”,呂典秋發(fā)現,該所克山基地的種薯出現供不應求情況。
這更像一個輪回。他記得,在2006年之前,龍江土豆產量一直位居全國前五位。隨著近10年來玉米種植面積不斷擴增,龍江土豆、大豆種植面積一路下滑,其中土豆產量以每年8%的速度下降,F在,龍江土豆種植面積在400萬畝左右,僅占全國種植量的5%,產能則排在十幾位開外。
今年龍江玉米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,目前玉米收購價在去年“歷年新低”基礎上再度“大跳水”,很多種植戶已無收益甚至賠錢。“種土豆比較效益大幅高出玉米后,一些農戶的種植方向會重新流向土豆!眳蔚淝锏膿脑谟,目前龍江土豆消費中工業(yè)加工率太低。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龍江土豆只有10%左右用于粉條、粉絲和淀粉等生產,7.8%為飼用,20%用作種薯,高達62%的產能只能用于鮮食。
當大量農戶重新轉種土豆后,過量產能鮮食無法消化,外運又不便,將一步步壓低土豆的種植收益,容易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呂典秋認為,“本地土豆實現主糧化,原料深加工將成為消化土豆的有效途徑!
卡在奔向市場的路上
但目前,我省土豆主糧化的科研成果,依舊停留在科研院所。
去年綠博會期間,省農科院曾將土豆饅頭等主糧化產品展出!笆忻裨u價不錯,都問哪兒有賣的”,劉振宇說,省內也先后有6家企業(yè)主動找上門尋求技術合作,但最后均不了了之。
木蘭主食加工技術研究院遇到的情況類似。尹紅力介紹,兩家意向企業(yè)只是處于洽談階段,“目前我們在土豆主食化方面,和齊齊哈爾瑞晟食品公司有技術合作,主要做富配米——將米粉和土豆全粉按比例混合,制作成可以蒸煮的特殊大米,產品相對小眾!
龍江土豆主糧化,為何卡在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路上?
呂典秋告訴記者,土豆主糧化必須加工成土豆全粉,但由于加工企業(yè)少,目前全粉價格高昂,價格在每噸9000至12000元之間,是小麥面粉的2.5到3倍。而采用土豆混合粉生產的饅頭,價格也要貴出50%以上。
企業(yè)的顧慮來自于市場風險。饅頭等主食產品本身利潤很薄,一旦投入生產線需要大規(guī)模生產,才能保障盈利;引導市民消費價格高昂的土豆饅頭,前期需要大量宣傳投入……一旦市民不認可,企業(yè)將血本無歸。
在國民強大的傳統(tǒng)飲食慣性面前,很少企業(yè)有單槍匹馬扭轉乾坤的自信。
鑒于此,去年7月農業(yè)部在湖北等9省、區(qū)、市開展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(yè)開發(fā)補助試點項目。這些試點地區(qū)以資金補助方式,鼓勵企業(yè)開展土豆主糧化產業(yè)開發(fā),F在,武漢的馬鈴薯熱干面、北京的馬鈴薯饅頭已經走上百姓餐桌。
目前,我省已被納入國家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(yè)開發(fā)試點范圍。哈爾濱市作為試點城市,已啟動實施國家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(yè)開發(fā)工作。不過相關政府人員告訴記者,國家只給予哈爾濱一部分科研經費,而針對推進企業(yè)規(guī);a方面尚沒有補貼和政策,“土豆主糧化是國家戰(zhàn)略,沒有配套補貼激勵,市場又不明朗,企業(yè)不會輕易嘗試!
土豆主糧化征程漫漫
即使民眾快速接受土豆主糧化食品,背后還有更多問題需要解決。
土豆主糧化涉及科研、生產、加工、流通、消費等多環(huán)節(jié),是一項復雜的系統(tǒng)工程。“馬鈴薯產業(yè)開發(fā)還面臨一些困難,如全粉加工環(huán)節(jié)的技術創(chuàng)新、育種創(chuàng)新等”,呂典秋認為,土豆主糧化是政府、科研機構、企業(yè)與市場多方磨合的過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“解決土豆主食價格過高的問題,可以追溯到種植環(huán)節(jié)”,他告訴記者,龍江以鮮食為主的土豆品種,淀粉含量為13%至15%,而甘肅的一些土豆品種如龍薯3號淀粉含量則達到20%以上。降低土豆全粉價格,就需要將這些高淀粉含量品種實現本地化選育栽培。
龍江土壤黏性高,相對于沙土地,土豆外觀略遜色。在講究賣相的鮮食領域表皮不夠光潔是劣勢,但當作生產土豆全粉的原料時,外觀不再重要,龍江土豆更具營養(yǎng)的優(yōu)勢就發(fā)揮出來。
當土豆原材料價格下降、制作工藝提升,土豆主糧產品價格就會進一步下降,這將為其市場化道路增加砝碼。“土豆出路問題解決、效益上來,土豆原料供給不成問題”,呂典秋介紹,目前內蒙古是我國土豆生產大區(qū),其實不少人是從黑龍江過去的,今后有望回來。







